善用“社会大课堂”,建设“大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赴长塘镇开展实践研修暨主题党日活动
新闻网消息(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元惠 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 潘华华)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精神,落实学校有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精神。 2023年4月20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来到柳州市柳北区长塘镇,围绕乡村振兴中的党建引领、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等主题开展“大思政课”实践研修活动暨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来到柳州市柳北区长塘镇长塘村,调研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振兴的实践和成果。近年来,柳北区长塘镇党委坚持在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鼓励和培育彩调、歌舞等文艺队伍,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促进乡村的文化振兴,《当代广西网》等媒体曾对该村作了典型报道。教师的到来恰巧遇到该村正在开展“三月三”活动,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在实地走访中,在“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的真实体验中,教师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对用好地方文化资源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有了新的思考。
听取长塘镇彩调文化介绍
观看彩调表演
与柳北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韦婷婷、长塘镇党委书记罗杨振在彩调文化墙绘长廊合影
接着思政课教师来到长塘镇北岸村,北岸村是柳州市“美丽柳州”乡村建设综合示范村、“柳州共青团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该村重点围绕“组织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取得了喜人成果,典型经验获得了《中国日报网》等媒体的报道。思政课教师在该村颇具特色的党史长廊开展了“党史”教育活动,在该村第一书记钟莺的带领下通过党史历史长廊探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促进民族团结,感受柳絮飘飞的“清风廉政”步道,厚植清廉文化。教师们还参观了北岸村”智慧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育苗到养殖的全过程,体验乡村产业振兴焕发出乡村的蓬勃生机与活力,重温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
参观丰收广场党史长廊,北岸村第一书记钟莺介绍长塘镇党建工作情况
参观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
在北岸村丰收大讲堂,青年思政课教师黄秀振和李超梅各上了一堂“善用社会大课堂上‘活’思政课”示范课。黄秀振老师的示范课以《重温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为主题,首先点明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生倡导的科学工作方法,结合毛泽东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的实际案例,通过丰富的案例,阐述了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具体路径与方法。李超梅老师的示范课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扎实推动乡村“五大振兴”》为题,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开始,结合柳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优秀人物杨宁的事迹和长塘村、北岸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及成果,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黄秀振、李超梅老师在丰收大讲堂上示范课
左妮红院长对此次示范课作了点评总结。她说,本次示范课紧扣主题,紧扣理论前沿,运用历史伟人开展调查研究的案例和地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素材,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讲故事、启发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得体,娓娓道来,有滋有味,是一次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示范课和党课。两位青年教师认真备课,姿态端正,稳重自信,反映了学院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她说,长塘镇的彩调文化传承、”智慧农业“特色产业等发展是坚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也是开展思政课教学的好素材,将课堂开到田间地头,既是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示范,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大思政课“的一次有益探索。
左妮红院长在作示范课点评总结
活动结束后,左妮红院长强调学院将继续加强“大思政课”建设,继续在”思政小课堂“上向下发力,向”社会大课堂“拓展,有计划地组织师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深度结合,利用好丰富社会资源,上好“大思政课”,让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她鼓励全体思政课教师讲好用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激活社会“大课堂”,汇聚全社会育人“大能量”,努力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
参加活动的思政教师表示,通过此次别具一格的活动,进一步深刻体会到了加强“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意义,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继续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提高思政课吸引力、亲和力和有效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参加活动教师合影
部门网站审核:马克思主义学院 左妮红 蓝星华 古志华